当前聚焦:业绩低迷估值缩水,上海家化亟需找回状态
编辑 | 虞尔湖
(资料图片)
出品 | 潮起网「于见专栏」
进入存量市场的日化行业,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。从2022年开始,不少日化品牌惨遭淘汰或者规模大幅萎缩,更有部分日化外资品牌,被迫撤离中国市场。
就连已经中国经营了三十多年,日本POLA集团旗下的水芝澳品牌,也在去年走上清算之路。受疫情、原材料涨价和国际形势动荡影响,美妆消费市场在去年肉眼可见的疲软。
在市场大盘整体不甚明朗的情况下,上海家化在去年相应下调了业绩预期目标,但最终成绩仍未能实现下调之后的指标。近日上海家化最新披露了2023年Q1业绩,营收约19.80亿元,同比减少6.46%。
实际上,在日化行业走入寒冬之前,上海家化的业绩从2015年开始就走入颠簸动荡的局面中。其近年来的股价走势也直接反应出上海家化现实处境的艰难,目前二级市场上,上海家化呈现震荡下跌趋势,截至4月25日,年内股价跌近15%。
如今,摆在上海家化面前的难题清晰可见。上海家化旗下品牌矩阵虽然多且长,但缺少“能打”的、有竞争力的品牌。因此在行业竞争中,上海家化频频陷入被动的局面,在对手身后奋力追赶。
业绩频变脸,直播流量“哑火”
上海家化的灵魂将帅葛文耀在2013年离任后,上海家化也从领先者沦为追赶者。
这十年期间上海家化也有过业绩复苏的迹象显现,实现了营收从40亿元到76.46亿元增长。但净利润几乎没有是跳水式下跌,2014年上海家化的净利润是8.74亿元,但2016年净利润仅剩2.16亿元。
在潘秋生接手了上海家化之后,2021年该项数据为6.49亿元,但来到最新的2022年,净利润为4.72亿元,同比下滑27.29%。与此同时,总营收业绩也再次下滑,上海家化2022年实现营收为71.06亿元,同比下滑7.06%,距业绩考核目标相差3.94亿元。
面对近几年跌宕起伏地发展,上海家化四度换帅,几经折腾也没能恢复过往的巅峰状态。
从营收结构来看,个护家清、护肤、母婴三大板块占总营收的比重,分别是37.63%、27.82%、30.17%。个护家清和母婴板块业绩同比波动不大,而致使营收下滑的“罪魁祸首”则是护肤业务,收入同比下滑26.78%。
这或许与过去一年超头主播的“缺席”有所关联。
直播带货的火热,美妆护肤行业是直接受益者。上海家化旗下的护肤品牌,如佰草集,高夫,美加净,得益于抖音直播,产品复购率直线上升。就拿佰草集来看,2021年的复购率从33%上升到了42%。
因此在过去两年,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直播电商成为上海家化的重要增收渠道。但由于直播头部主播的“离场”“退播”等事件的发生,上海家化猝不及防之下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营销阵地。
上海家化旗下的“玉泽”,因在李佳琦直播间爆红,曾阶段性实现了500%的业绩增长。甚至在2020年1-2月期间,有八成的销售额都来自李佳琦直播间。
在短暂获得业绩提振之后,玉泽选择尝试独立,与李佳琦解除了合作关系。随后出现了“发票门”事件,不少李佳琦粉丝要求玉泽开具发票。双方矛盾在网上愈演愈烈之际,玉泽选择与薇娅合作。
在整个过程中,小红书、微博、抖音等各大主流社交平台,出现了诸多关于玉泽的负面帖子,致使玉泽不得不多次出面发布公告,希望事件平息。
后续由于薇娅从直播界消失,因再无超头主播的力量加持,玉泽的业绩直接跳水,与同期对比出现16%的降幅。
玉泽既想借助超头主播的力量刺激业绩,但又想要能保持自身的话语权。不过,要想获得话语权的前提,是自身的产品和品牌实力有足够的筹码能摆上桌面进行谈判。
曾经是旗下品牌重要增长引擎的直播流量,如今被大幅削弱,其后果是惨烈的。事件最后的结果是,品牌负面舆论激增,销量下滑,并影响到了母公司上海家化业绩。
在去年双十一,天猫公布了美容护肤预售成绩前二十名,上海家化旗下品牌众多,却没有一个能进入榜单。
在近3年的中报业绩中,上海家化共出现过两次业绩大幅下滑,分别是2020年和2022年,这两次的业绩下滑都与两位超头主播存在一定的关联。
目前上海家化70%以上的直播都是由内化团队来完成的,剩下的才交给外部资源负责。那么,不管是玉泽还是佰草集,在失去外部力量之后,能决定产品销量的,必然是产品本身的品质好坏。
研发不积极,致使产品力不足
上海家化的掌舵者潘秋生在上任之初,宣扬着“长期主义”的信念,曾表示过研发将是上海家化未来几年的重要核心任务,但根据现实数据来看,上海家化在研发上的投入仍然是“点到为止”。
2020至2022期间,上海家化研发费用分别为1.443亿、1.631亿、1.60亿;分别占比总收入的2.05%、2.13%、2.25%。同期销售费用分别为26.18亿、29.47亿、26.52亿,分别占比总收入的37.51%、38.54%、37.32%。
重营销轻研发,似乎是不少企业的通病。可是对于日化行业来说,尤其是美妆护肤类目,在产品端的技术研发,是相当重要的模块。例如雅诗兰黛的抗衰老成分、欧莱雅的玻色因,同样历经数十年发展仍然能作为旗下产品最有效的卖点来宣传。
从目前来看,上海家化在整体仍偏向营销,研发投入不足,这就导致了旗下的产品力不足以维持一个品牌的长远发展需要。而且,在当下这个存量市场的竞争环境里,任何一个地方的不足和落后都会被对手抓住机会赶超上来。
如今的消费者,在社交媒体、美妆护肤KOL的培育下,热衷于类似“成分党”“大牌平替”等等的新概念。这本来能给予国产护肤或彩妆产品一个充足的发展空间,去针对各个细分功效需求,研发出“抗打”的独家专利,同时也能形成竞争壁垒。
潘秋生上任以后,也作出新的改革,将护肤品类的佰草集、玉泽等定位为主力发展品类,聚焦头部产品。但对于想要与国内外诸多优秀品牌竞争来说,这份努力显然还不足够,上海家化仍然需要在产品层面有一个质的飞跃,才能承载得住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。
曾经的家化巨头,不敌后起之秀
作为日化行业里第一家挂牌上市的企业,上海家化已经走过了125年的风风雨雨。前身为成立于1898年的香港广生行,旗下拥有六神、美加净、佰草集等众多品牌。
从产品线分布来看,上海家化深耕多年,旗下品牌成功地覆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消费市场。上海家化底蕴厚实,手里的筹码完全不差。但问题在于上海家化并没能打出一手好牌。
资历长寿,却不能代表实力也能持续在线。上海家化如今无论是与外资巨头还是国货新秀相比,其表现都略显逊色。
三年前,葛文耀曾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珀莱雅市值达到206.6亿元,第一次超过上海家化的206.4亿元。三年后,上海家化的市值跌破200亿元,仅剩185亿,但如今珀莱雅市值已经468亿元。
有人后退,就有人补位。追赶并超越上海家化的,还不止珀莱雅一家,贝泰妮、华熙生物近几年的营收都实现大幅增长。尽管营收绝对值尚未超过上海家化,但差距已经缩小,且珀莱雅与贝泰妮只是单一品类的企业,不像上海家化是多元化企业。
就2022年营收来说,珀莱雅与上海家化的差距只剩下不到8亿元,但前者是超预期完成业绩目标,后者却是下调目标且无法完成。
公开资料显示,截至2021年9月上海家化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1%。在前文也有所提到,从近三年的营销费用投入来看,上海家化丝毫不吝啬,可以说是重金营销,但看来其投入产出比并不理想。
另一方面,上海家化品牌形象老化的压力比较大。美加净、六神,是跨越时代的品牌,不过对于新一代消费者的吸引力恐怕会有所欠缺。但现在也能看到上海家化也在学习竞争对手们,走向年轻化的营销路线,打造跨界联名牌,推出了诸如“美加净+大白兔”、“六神+RIO 鸡尾酒”等联名产品。
美妆护肤如今仍然是一个黄金赛道,尤其是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,细分市场会更加丰富与广阔。预计2026年,国货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7400亿元。因此,上海家化现在落后了,也不代表在未来没有翻盘的机会。
结语
当前日化美妆市场早已从跑马圈地时期发展到存量竞争阶段,这也就要求仍存活在竞技场上的选手,从过去的野蛮发力转变为修炼内功,多在产品端下功夫。
无论是研发投入、还是品牌声量,国际大牌都占据了主导权,但随着诸多海外品牌在华市场接连失利,也证明国货品牌仍有突围空间。
而上海家化作为规模和历史都十分有份量的国产品牌代表,在未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,再攀巅峰,且让我们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