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企能不能走出困境,将定义未来经济的繁荣
人们批评民企,总是在与国企做对比,并不真的清楚,中国意义的市场经济,比赛规则是不同的,那么,这种比较并不真实。
国企好不好?太好了。
(资料图片)
我原来所在的国企,是一个文化企业,年年去省财政开会,就是去伸手要钱,久而久之,习惯成了自然。再去开会,根本不用听你的报告,领导上来一句话就问:今年又想要多少钱?
民企有这个命吗?
历任厂领导,一脑门子的心思就是在想着怎么才能把钱花光,又有多少能给职工发福利,这就是非常好的领导了。
在前三十年,国企职工的待遇是很低的,最大的好处是没什么压力;改开后,国企职工很郁闷,因为与民企比,工资差距太大了,这是改开初期的感觉。
真正的变化是在近十年。
国企的待遇开始提升,并且也更有保障,国企越来越好;相反,民企疫情之后,通通在裁员降薪;国企是不死鸟,东三省年年补贴都是万亿级的,自然没有逃税的冲动,没有违反《劳动法》的冲动,谁当厂长也犯不上干这种事,这样一比,民企的人设一下就扒了下来。去年任泽平做了一个测试,愿意去体制内的占比37%,国企22%,民企6%。这好坏还用比吗?当然,实际的结果是,有85%以上的劳动者注定要在民企打工,这才是关键。
国企之好无可争辩。
但是,这是中国经济中深沉的痛。
为什么这样说?
因为
从贡献率上说,民企不差,从这一点来说,国企与民企,谈不上谁更“人民”;而要论税收贡献值,那民企把国企甩了二条街也不止。
2022年国企业税收占比为26.2%,民企占比为56.9%。而国企资产为300万亿,民企资产为150万亿。谁又比谁更“人民”?还真不好说,国企与民企一个都不能少。
一个庞大的群体,一亿个体工商户,4700万企业,自己用自己的钱投资,养活了自己一家,还支持了50%以上的税收、60%以上的生产总量、70%以上的科技创新、80%以上的就业,90%以上的市场主体,这不是好事吗?
不但是好事,而且也不是哪个口力劳动者想的就反得了的。我们不能说是民企支撑起了中国民生的天,但是,可以肯定地说,没有民企,这个天撑不起来,否则,当年也不会搞改革开放了。如果没有民企,80%以上的就业涌向国企,国企还能有现在的待遇吗?
然而,在近些年,民企失去了前进的动力,资产增长差不多完全停滞了,对社会的贡献率越来越大,而自身的利润率越来越低,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痛点。《新浪财经》官网的统计,2012、2015、2021年,国企占比分别为30.7%、31.7%、24.7%;民企分别为48%、50%、59.6%。从税收的贡献来看,国企在下降,民企在上升;而资产增长,近十年间,国企年均增速在15%左右,而民企在近三年增速接近零。
这意味着民企的负担越来越重,利润越来越少,已经到了边际,从平均水平看,可以说是太可怜了。4700万家的企业一年的拼搏,利润为26600亿,银行收收利息一年也有23000亿。世界500利润前五十名中,没有一家是中国企业,进入排名的四家,皆为国家银行。
民企能不能走出困境,将定义未来经济的繁荣。
一些学者在谈复苏,真正的复苏在民营,民营能复苏吗?